满族文化

满族祭祀活动——马安山镇付荣恩

2016-09-01 阅读次数: 栏目:满族文化

满族萨满祭祀
  满族因传承不同,祭祀有不同的差异。但主要仪式基本相同,祭祀内容主要是:祭天神、祭星辰、祭当时政府恩、祭祖业、祭农神、祭丰收。庆祝安康、幸福。充满祥和,节日气氛。祭祀大约三年一次。在春秋两季的农闲时进行。每次祭祀三日。每当祭祀时,首先在院子中立一祭杆 [索罗杆] 。主持人从西墙祖宗板上取下祖匣,展开家谱挂在西墙上。摆上香槽,放上面香[达子香]点燃。又在佛托妈妈黄布口袋内取出索绳[子孙绳],长约数丈,从西墙一直挂到院中柳树上。它表示子孙万代,家族兴旺,源远流长,百世流芳。院中放一长条供桌,祭神开始,桌中前面放一碟黄米饭,桌两旁一对白蜡,中间放一个大铜香炉。煮方块肉上供,油炸套环、油炸粉条、面鱼、多样水果,中间放一个猪头[共杀三口毛猪,每天杀一口,当日必须吃完。要用油浸过的木头尖刀杀猪]。供品繁多。
  祭祀开始,常由二东院我族中二爷付常山[绰号神瘸子]为主祭人,上身穿黄纱马夹,下身穿短裙,身束腰铃,打单鼓,甩动腰铃入场,口念祭文,唱神调,边唱边跳,族中内行人,也有入场参与活动的,头戴神帽,身穿祭服,随唱随跳。
  这时族中各家各户按辈份,男女一排排,首先在屋中拜圣中佛、祖宗、佛托妈妈。之后,按顺序去院心桌前倒酒,叩拜:天神、星辰、祖业、拜农神、拜五谷正神、拜北斗、拜东方紫微大帝、拜龙王,求风调雨顺、迎庆丰收,求国泰民安。
  场外表演节目动人,还有汗船[外族夏万金、杨荣表演],要钱[讨饭]。
  本族人耍狮子,耍大脑袋的,非常热闹。外族围观群众,水泄不通。
  夜幕降临,各式彩灯齐放,庆祝活动照常。
  族宗几十口人,肩扛方盘,方盘内数盏小油灯,从家门口每隔一丈远放路旁一盏灯。到家南半华里处关帝庙门口,一路灯火通明,老人带领后人拜关老爷、烧香、上供、叩拜。回家后在院中拜神。人声、锣鼓声、歌声不断。夜深了,逐渐散去。孩子们三五成伙,手挑花灯挨门串户、兴高采烈玩累了,也不肯去睡。四更后,方可休息。
  次日,天刚蒙亮,人们就起来了,欢歌笑语。早饭后,主持人进场,活动照常。但场外出现了秧歌队,踩高跷、本民族歌舞,打太平鼓等活动。特别是满族青年欢乐异常!晚上,院中燃烧无数堆火,朦胧灯通明!外来人增多,更为热闹。拜神后,夜深休息。
  第三天,清晨上香、上供、拜神。各种活动照常。按宗族枝辈上家谱。祖父辈过世的直接填写在家谱上。个别没去世的用红布条写名临时贴上。新生儿入籍,用彩色布条系在子孙绳上。绳索越长表示人丁越兴旺,子孙后代繁衍壮大。最后老少有序进屋拜祖[因家谱完善了],活动一一结束了,由主祭人收回家谱、绳索,放回原处。家人参拜老人。三天的祭祀活动表达满族人民敬神、敬祖的诚心,对丰收的喜悦。充满祥和、喜庆、欢乐的气氛。

满族的祭祀活动与民间传说的“跳大神”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


  满族祭祀活动:祭天神、祭星辰、祭当时政府恩、祭祖业、祭农神、祭丰收等。驱恶神、驱恶鬼、驱凶煞、保太平,保国泰民安,保家族兴旺。充满祥和和幸福安康的气氛。以庆祝为主。
  跳大神[又称巫医看病或搬杆子]:指有的人借黄、胡、白、绺附体,全身哆嗦,说那是仙家附体,张口乱说,二神提示引题,大神答话。给人们看病或求事,以此骗钱财要东西。
  后者不祭天神不感谢当时政府,没有庆祝的意思。只有打单鼓系腰铃相似,可是二者的出发点、内容、目的都不同。所以满族的祭祀活动与民间传说的“跳大神”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。

撰稿人:马学忠 伊通满族文化研究中心办常务主任

 

图片1.jpg